巨大市场推动创新 跨国巨头深度介入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
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市场正在以超越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在今年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展馆,手术机器人也是当仁不让的“C位”担当。包括西门子医疗、美敦力、史赛克、复星医疗在内的国内外医疗巨头都展示了最新的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
“在四、五年前,我们都没有想到医疗机器人在中国会这么迅速地发展起来。”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感叹道。就在上个月,美敦力投资了国内手术机器人公司北京术锐,后者正在推动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以及市场落地应用。
资本市场也助推了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本月初微创机器人在香港上市,近五个交易日,微创机器人的股价累计涨幅接近30%。高瓴、礼来等国内外资本都是基石投资者。
手术机器人市场为何会如此火热?对于微创手术需求的增加,手术机器人在医院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提振了市场信心。
巨大市场推动创新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及其团队在博鳌超级医院完成了中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这款由西门子医疗开发的途灵(Corindus)介入手术机器人已于今年7月经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
途灵介入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迅速推进,受益于中国巨大的心脑血管等介入手术治疗市场的发展。中国介入治疗患者数量、规模已位居世界之最。中国介入医师分会统计,未来5年内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数量预计达到300万人。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非直视下诊疗的新学科,是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学科,也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在进博会期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顺利的话,我们期望在2022年年内可以拿到注册证,让这一设备能够更加广泛地惠及患者,因为现在还是有很多的临床需求。”
如果说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普及尚待时日,那么以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机器人为代表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全球的手术量已经超过500万次。
包括美敦力和强生公司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也都在积极部署骨科等领域的外科手术机器人。今年的进博会上,美敦力首次展示了基于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的智能骨科手术一体化方案,希望推动智能骨科行业新标准的建立,打造智能骨科创新生态体系。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的骨病患者预计达200万人以上,加之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有望在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骨科医疗市场。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显示,中国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仅为2.9人。
“当机器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能让大部分医生把一些复杂的手术更加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化的手术变得更加容易操作,大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顾宇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所以我觉得从中长期来看,手术机器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作为医疗器械重要领域之一,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年来不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在2020年规模达13.9亿美元,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46.9亿美元的规模,成为继腔镜手术机器人之后下一个广泛使用的领域。
政策支持 产业链迎利好
医生和患者对手术机器人的接受度和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但高昂的成本仍然阻碍了应用。一位去年接受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治疗的患者家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达芬奇机器人没有进入医保之前,一次手术的费用大约是15万元人民币,开一下机就要7-8万元。”
为了打破手术机器人普及的经济障碍,今年9月,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首次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医保支付目录。这也是骨科手术机器人首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被纳入医保,行业产业链迎来重大利好。
“将骨科机器人纳入医保,将大幅减轻患者的负担,推动骨科机器人以及相关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发展,造福更多患者。”一位从事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即便是目前已经拿到中国注册证的手术机器人,在医院的装机率仍然较低。“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简单的手术体现不出使用机器人的价值,而复杂的手术目前的机器人又难以完成。”一位资深医疗器械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称,手术机器人目前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成熟,比如定位不准,机械臂受损等发生率较高,此外,对于使用手术机器人专业医务人员培训的缺失也是目前制约国内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普遍问题。
针对手术机器人在普及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顾宇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你想第一个吃螃蟹,总是会有更多的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能阻碍创新,技术只有通过不断地去迭代,才能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同济大学机器人创新研究员齐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前景都成为国际行业内关注的焦点,大型的跨国医疗行业龙头企业也都开始深度介入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这不仅将推动中国本土医疗器械的创新,而且也能加速中国创新服务全球的进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科技排行榜
-
2021-11-12 13:42
-
2020-02-05 15:43
-
2019-12-26 09:41
-
2019-12-26 10:25
-
2020-07-17 08:22
科技热门推荐
-
2021-11-12 13:42
-
2020-02-05 15:43
-
2019-12-26 09:41
-
2019-12-26 10:25
-
2020-07-17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