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用热血为祖国筑起安全屏障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经历了呕心沥血的研究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这些伟大的成就,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应运而生,那就是“两弹一星”精神。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在无私奉献中报效祖国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底色。
在建造“两弹一星”时,许多科学家早已经功成名就,但因为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坚持回到祖国,甘当无名英雄,用一腔热血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壮丽史诗。
据统计,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近20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在这批科学家中,钱学森是典型代表。当时,钱学森为了能回国参加建设,历尽波折,曾遭到美国移民局的非法扣留,也曾被关押进监狱。经历了1000多个步履维艰的日夜,他终于在1955年踏上了回国旅途。也正是钱学森的归来,让中国“两弹一星”的研究进程显著提速。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这是“两弹一星”元勋于敏曾说过的话。这位隐姓埋名28载的老人,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了贡献。
无独有偶,1961年,在接到核武器研制任务后,只留下一句“我愿以身报国”,当时在世界物理学界声名正盛的王淦昌便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自此,他更名“王京”,投身戈壁荒漠,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技领军人物。
在“两弹一星”事业里,有太多的奉献和牺牲。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艰苦奋斗中创造奇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本质。
“两弹一星”的研制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在研制“两弹一星”的征程中,北京第六研究所(现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靠着一股自力更生的干劲,硬拼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建成二氧化铀简法生产厂。1962年底,北京第六研究所提供了吨量级的高纯度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加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程。
谈起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必然离不开国内火箭推进剂研发创始人之一——洛阳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安排了“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的研制任务。火箭推进剂是火箭燃料,其质量占火箭的90%左右,占卫星的85%左右,因此至关重要。为此,李俊贤赶赴大西北的青海,在偏僻山沟的化肥厂旧址上建起化工厂,开始推进剂的研制工作。1968年,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诞生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的便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后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多种型号导弹和“神舟”系列飞船,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直到今天,偏二甲肼仍是我国重要的推进剂品种。
在团结协作中奋勇攀登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灵魂。
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科研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协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统计,全国先后有26个部(院),20个省区市,10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了“两弹一星”攻关会战。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上海百日攻坚战”等,都是集体攻关、团结协作的成果。
许多化工企业和产品也为“两弹一星”作出了贡献。例如,灯塔牌油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为“两弹一星”提供了科研成果和配套产品。此外,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为制造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化工材料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大力协同的具体体现。
大力协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已成为科技战线的优良传统,成为一条体现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进步之路。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北斗巡天”到“嫦娥奔月”,从歼-20升空到国产航母下水······大力协同这一“两弹一星”精神的灵魂,至今仍在传承发扬。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科技排行榜
-
2022-01-27 16:17
-
2020-02-05 15:43
-
2019-12-26 09:41
-
2019-12-26 10:25
-
2020-07-17 08:22
科技热门推荐
-
2022-01-27 16:17
-
2020-02-05 15:43
-
2019-12-26 09:41
-
2019-12-26 10:25
-
2020-07-17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