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企掀起安全文化建设新热潮

日前,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利用“化危为安”线上讲堂,组织行业安全文化专家为危化品企业讲授了一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课,吸引了不少听众,一些化工企业负责人课后纷纷向授课专家请教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

“安全文化课受到欢迎的背后,体现的是更多化工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预示着化工企业将掀起安全文化建设的新热潮。”授课专家表示。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据了解,目前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直接原因有三个: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的需要;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

四川永祥股份公司是近年来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创建活动的一个典型代表。该公司董事长李斌说:“我在化工企业干了30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安全生产事故,深感每一个事故背后,都是生命的代价、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安全文化建设好,让员工形成共同的安全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该公司董事长刘鹏凯表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丰富内涵。近年来,黑松林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基于目视管理突出“一钟四牌”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据他介绍,“一钟”是指安全双环钟;“四牌”则是安全制度牌、安全漫画牌、安全警示牌和安全自警教育牌。这家企业20多年来从未发生一般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山东一家民营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必须实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让全体员工养成“不需要提醒的自觉”,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七大要素: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行业标准,明确提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七大要素,即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途径、自主学习与提高、全员安全参与、审核与评估。不少企业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时,以七大要素为重要抓手,并落地生根。

黑松林的“安全双时钟”就是七大要素之一的全员安全参与的具体体现。刘鹏凯介绍说,安全双环钟让每一位员工都跨进安全管理的行列,每个人轮流“坐庄”当安全员,形成全员讲安全的良好氛围。由于时刻长鸣警钟,黑松林在近20年的安全记载中,红标志一直没有启用,黄标志每年启用3~5次,绿标志则成为常态标志。

时下,按照七大要素对员工开展安全行为激励,已成为化工企业的普遍做法。比如,新疆华泰公司氯碱厂逐月开展“横大班安全递进奖励”,考核员工安全绩效按月累计递进,奖励按递进结果不断提高,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安全积极性。

“一名员工在一次现场巡检中发现氯气泄漏的隐患,我们给予1万元奖励。类似的奖励公司已进行了多次,我们就是要让安全激励成为常态。”巴陵石化公司一位安全总监说。

业内专家:需摆脱“浅表化”现象

针对化工企业掀起的安全文化建设新热潮,化学品协会一位专家表示,当前行业安全文化建设虽出现好的势头,但一些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认识不到位、重理念轻行为、没有抓住关键要素等“浅表化”现象。

这位专家表示,安全文化是被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化企要真正重视,要在执行中不断提升。企业安全文化要内外兼修,以理念为内心要约和指南,以制度为外部规范和保障,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先把优秀的理念转换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和员工的具体行为,而后理念才能成为制度的升华,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文化规范。

同时他建议,化企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企业安全文化内涵。因为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需要企业家和全体职工长期培育和奉行。企业要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对内,要使全体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安全行为规则、保命条款等耳熟能详,可编写一本高质量可以传承的安全文化手册,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对外,要向社会传播企业的安全观,树立起有社会责任感的危化品企业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安全文化

来源:中化新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