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看:内蒙古:逐“绿”前行 向“新”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内蒙古逐“绿”前行,向“新”出发,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速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稀土产业体系,着力构建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经过十年的接续奋斗,如今新能源已成为自治区能源供给体系的新名片,稀土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攀升。

十年砥砺奋进,将新能源打造成能源供给新名片

氢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已成为自治区产业转型的一条新路径。拥有丰富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内蒙古将节能减排与“科技兴蒙”行动高度融合,开放合作引技术,刻苦钻研搞攻关,在氢能制备、氢设备研制以及氢能动力机车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


(资料图片)

8月28日,鄂尔多斯市举行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集中开工仪式,8个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集中开工,掀起内蒙古氢能项目建设的高潮。煤城乌海化工产业同样完备,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该市将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主攻路径。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液氢生产线,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氢基熔融还原新工艺,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

据自治区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新能源装机达5653万千瓦,为2012年的3.3倍;新能源装机比重达36%,较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十年执着坚守,催动“百变稀土”呈现“魔方”式变化

发展稀土功能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近十年来,内蒙古稀土产业产学研高度协同,在产业链中下游持续深耕,加快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推动了稀土产业高质、高速、绿色发展,初步形成了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与合金5个产业发展方向,形成由稀土原材料—新材料—终端应用的稀土全产业链条。

包头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达到17个磁能级的快淬磁粉,磁性能是国内同类产品的1.3倍,热压磁粉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一举打破高性能粘接磁粉、热压磁粉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包头市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高容量、长寿命、宽温域、低自放电4个系列的新一代镧钇镍系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相关技术已获得中国、日本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打破了国外在稀土储氢合金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目前,300吨/年高性能储氢合金材料中试生产线已开始平稳运行,产出的镍氢电池负极储氢材料,为高效、零排放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十年接续奋斗,现代煤化工再换新颜

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较快,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煤化工炭系列成果转化正成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手。

在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聚丙烯自动包装车间里,白色的聚丙烯颗粒被打包入库。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晶莹剔透的白色聚丙烯颗粒竟是黑黝黝的煤炭变来的;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全球首套焦炉尾气制乙二醇项目产出的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纯度达99.94%;在内蒙古伊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煤制油产业下游延伸项目的2万吨/年费托烯烃制高碳醇项目可生产多种高碳醇产品,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和高碳醇市场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这样的奇妙变化每天都在上演。这里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并产生联动效应,一家公司的产品,往往作为原料供给隔壁公司,链条循环往复。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自治区建立起以煤为基、向产业链下游扩展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循环产业链,形成以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精细化学品等为主的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年转化煤炭超1亿吨。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步履铿锵。

关键词:

来源:中化新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