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速讯:四川:“三磷”整治实现“三提升”

近年来,总磷污染成为制约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短板。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多措并举,实现水质、生态和产业价值“三提升”。


(资料图片)

狠抓突出问题整治

作为磷资源大省,四川在严格落实黄磷行业生产废水零排放的基础上,率先开展磷肥行业废水全回用,科学实施化工园区水平衡核算,完善防渗堵漏、雨污分流、分质回用等措施,推动废水处理排放达到更高标准。

目前,全省14家黄磷企业、62家磷肥企业全部实现废水收集回用不外排,年减少废水排放量超过400万吨。以四川宏达股份磷化工基地为例,该公司硫酸、磷酸、磷铵等装置每天可产生废水6693立方米。公司坚持工业废水循环化利用,实施“三回用、两分流、一平衡、零排放”。废水通过污水主管网、污水收集池进入处理站,经处理后全部回用。

渗滤液处理也是四川“狠抓”的重点。地处龙门山脉的德阳,是全国四大磷矿富集地之一。沿江磷化工产业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但其副产物磷石膏长期大量堆存产生的渗滤液,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始建于1999年的三佳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其磷石膏堆场一边堆存一边使用,防渗难以保障、作业面大,导致渗滤液产生量增加且难以收集。为此,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将磷石膏堆场的所有渗滤液全部进行了有效收集。同时,该公司还安装渗滤液回用泵及回用管道,将全部渗滤液泵入磷酸生产车间用于磷酸料浆一次洗涤。截至2022年7月,该公司共收集、回用渗滤液13.5万立方米。

“按照国家标准,依据磷石膏堆场实际,我们逐一制定渗滤液处置措施,编制‘一库一策’整治方案,采用‘防渗漏、防溢流’和‘工艺回用、绿化回用’等措施,疏堵结合确保实现渗滤液零排放。”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省保留的26个磷石膏库均配套完善渗滤液收集回用设施,实现了零排放,其中渗滤液工业回用总量超过95%。

在矿井水治理方面,四川要求部分重点磷矿企业安装总磷和总固体悬浮物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动态监控,确保监管到位。目前,全省36家磷矿已全面完成矿井水治理,12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均实现达标排放。

通过狠抓废水、渗滤液和矿井水治理,四川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省地表水总磷平均浓度由5年前的0.115毫克/升降至0.061毫克/升,原有的20个总磷超标断面已实现全面达标。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站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暴风坪的至高处极目远眺,复垦的采矿平台犹如绿色画卷在崇山间起伏绵延,与天相连、与云相望。这是四川省强化矿山修复、还“绿”于山的一个缩影。

按照“谁开采、谁负责、谁治理”原则,该省相关部门督促矿山企业全面落实矿山生态修复责任,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目前,四川已全面停止九顶山等自然保护区内探采矿权48个,封闭井硐243口,生态修复磷矿矿山24个,修复面积77.5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4个。

此外,该省大力推进磷石膏库综合整治。在落实坝体整形、防渗、排水、安全监控等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超量清运、堆坑填埋、边坡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将昔日的渣山打造成周边群众休闲旅游的生态公园。

以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因为磷石膏长期堆放,该企业的渣场曾白灰漫天。为高标准完成磷石膏堆场整治,企业多次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并投资1.2亿余元对磷石膏堆场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在整治后的渣场,公司开展了党员示范田建设,种植了茄子、西瓜。”该公司副总裁介绍说。

治理修复的同时,日常监管也要跟上。为此,该省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发现整改边坡坍塌、排水不畅等问题,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持续巩固提升治理成果。2022年该省还印发了“三磷”污染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立足问题、立行立改、动态清零,持续巩固整治成效。

聚焦资源综合利用

在四川的磷产业发展过程中,磷石膏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开发技术经济可行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是解决磷化工行业发展瓶颈的必要手段。

“磷石膏消纳重点关卡在企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为此,该省在开展磷石膏“以渣定产”试点的同时,加大对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以德阳市为例,该市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按每年实际利用量1元/吨进行奖补;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新建、改造生产线,按投资额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利用企业优先享受直购电、直供气等生产要素保障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力度。此外,该市筹备成立企业、院校、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参与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促进会,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同时,该市加强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建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的合作力度,联合攻关磷石膏改良土壤、磷石膏余热余压煅烧等关键共性技术。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德阳市已经连续4年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成功入选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从全省来看,四川共培育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30家,年消纳能力750万吨,实现7个磷石膏库综合利用清库。

“技术攻关不仅局限于磷石膏领域。乐山福华、和邦生物也在全国率先攻克含磷母液处理技术难题,实现年减排总磷1.2万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政策扶持以及技术“加持”,带来的是四川省整个磷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育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该省引导低端低效磷化工企业有序退出,助力产业由粗加工向精细化工、新兴产业转型。

“通过转型升级,林辰化工、茂源磷化等25家磷化工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德阳磷肥、乐山及广安含磷农药等一批特色磷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供稿)

关键词:

来源:中化新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